郝晓光
中国科学院测绘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美国在我们中国的东边吗? 错误的! 是北方吗? 中美之间是太平洋吗? 错误的! 这是北冰洋。
为什么我们看惯了平面地图却忘记了地球是圆的?
我叫郝晓光,来自中国科学院测绘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我今天报告的题目是《刷新世界观的新地图》。
这就是传统的世界地图,或者说现在的世界地图,在我国已经使用了四百多年。
我们看到的这张地图是1949年的,在布局上和上面的地图是一样的。 我们的国家位于地图中心的左侧。 布局没变,细节当然也变了很多。
我们读了现在的,再读了1949年的,那么我们要问第一版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初版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 它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绘制的。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绘制的第一张中国世界地图中,我们的中国并不在地图中间的左边,而是在最右边。
当时我们对明朝的江山、天下、天下的认识是什么? “世界上只有中国大,其余都是小野蛮。” 也就是说,当时中国和世界基本上是等同的,中国就是世界,世界就是中国。
有外国吗? 是的,其余的都很小。 只有几个点,小而野蛮,毫无文明可言。 那时候我们觉得世界和中国就是这样,差不多。
西方地理学家“把中国放在地图的最东角,他们会生气的”。 我们觉得世界是这样的,中国是这样的,现在你再给我们看一个,世界那么大,中国没那么大,还袖手旁观,你忍不住就生气. 利玛窦见自己冒犯了明朝当局和一些知识分子和官员,就把地图的中央经线投影转移,把中国的位置画在地图的正中央。
这哥们改了,世界还是那么大,中国还是那么大,但是他调整了位置,从最东角,最右边,到中间左边。 我们已经熟悉这个位置。
在中国版的世界地图中,中国一开始不是中左翼,但很快就变成了中左翼,并一直延续至今。
在布局上,北美、南美、亚洲、欧洲、非洲都出来了。 当然澳大利亚,库克船长没有去过南极洲,但是它的几个大陆基本都出来了。
利玛窦的世界地图在中国大概有三四张,其中比较有名的有两张,我都看过了。 我去南京博物院看了。 领导很支持,打开给我看。 是国家一级文物,不得不戴上白手套。 辽宁博物馆中还有一幅名为《两仪玄澜图》的图画。
现在的世界地图,传统的世界地图,世界上只有两个版本,就是利玛窦绘制的两个版本。 我指的是布局,但细节上有很多变化。
国内常用的叫亚太版,不仅中国用,亚太国家也用,因为太平洋完整; 最右边的那个在中国叫大西洋版,也叫欧美版,意思是大西洋很完整,和它隔开的太平洋。 右图就是它的形象,其实是一样的东西。
左边画线,右边画图。 我们看右边,这个很典型,我们来对比一下澳大利亚和南极洲的关系。
现在小伙伴们,拿我的世界地图,把你的竖版倒过来看,其实澳大利亚和南极洲差不多大,南极洲稍微大一点,南极洲和澳大利亚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也就是比它大一点,多一倍多,也就是南极洲的面积是澳大利亚的两倍多。 但它在我们的图像地图上看起来差了十倍以上。 你说这两张世界地图是这样的,都流行了400多年。 有这么大的问题,翻了不止一倍,在你的图上却翻了十几倍,让人受不了。
忍不住怎么办? 怎么了? 为什么四百年来没人关心这个? 没有人管得着,我们中国人管得着。
在传统的世界地图中,垂直线是经线,水平线是纬线。 我们称之为“经线世界地图”。
在经度世界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从北京到纽约,中国和美国隔着太平洋,也就是说美国在我们的东边; 你看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的路线,就是一个“8”。
这都是有问题的。 扭曲的世界地图有什么问题? 经度世界地图或经度世界地图是通过投影绘制的。 相当于切了一个地球仪,我形象的形容为苹果,放在一张纸上进行光照,然后把苹果表面的那些线投射到下面的纸上,就是世界地图,所以即进行了球面到平面的变换。
我们看看如果把苹果竖着切,相当于顺着子午线切,那么苹果的两半就相当于地球的东半球和西半球。 当然,南北半球也在上面,只是扭曲严重,所以传统的世界地图,无论是亚太版还是欧美版,还是太平洋版,还是大西洋版,都是沿子午线,或者苹果沿纵向切开,表达了东西半球、南半球的地理关系。 北半球虽然也在地图上,但地理关系严重扭曲。
既然切苹果表达了东西半球的地理关系,那我表达南北半球怎么样? 太简单了,当然是横切苹果。 横切苹果相当于沿纬度切地球。 我们将其命名为“纬度世界地图”,表达了南北半球的地理关系。 当然,东西半球都不好意思。
我们再来看看这两张传统的世界地图。 两者都是经向世界地图。 你叫他们亚太版,太平洋版,或者欧美版南美地图中文版,大西洋版。 一张是东半球版,一张是西半球版,两张“纵向世界地图”,东半球版和西半球版; 接下来的两个当然是“纬度世界地图”,北半球版和南半球版。 当然,北半球版也可以叫北冰洋版,南半球版,它也有个小名字可以叫印度洋版,但是它的体积大,学名北半球版,南半球版。 这是新编的世界地图,是两张“纬度世界地图”,双纬,所以我们的世界地图是“双经双纬”。
两者的对比太明显了。 还是说说南极吧。 南极洲在我们新的世界地图上非常漂亮,但是在我们传统的世界地图上,它很大,它的方向也是有问题的。 非洲、澳洲、南美洲这三大洲,原本都被南极洲包围,呈三角关系。 在传统的世界地图上,它们是平行的,方向有问题。
看看北半球版的北冰洋。 北冰洋很强大,整个陆地系都是围绕着北冰洋诞生的,但是在子午世界地图上,北冰洋在上面,似乎和我们的陆地没有任何关系。 后来我们想出了一个名字:北冰洋就是“世界的地中海”。
创新当然没有问题,我们是赤裸裸的原创,彻头彻尾的原创。 我们的公式,我们发表的论文,我们的查询报告都很好;
各种应用在军事、南北极科考、海洋科考、世界各地的海洋科学研究等方面也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这是海洋局的一位领导,托我们的福,把我们的照片做成了灯箱,在海博会上展示了;
我们对国家的重大贡献是“北斗导航”。 北斗导航之初,其规划提出卫星信号应部署在太平洋。 后来我们提出要部署北冰洋,国家采纳了我们的方案; 国防部网站也对我们进行了表彰,《解放军报》甚至写道:一篇文章《莫非这就是改变世界的地图》。
我们现在已经明确了,新世界地图和传统世界地图并不是说我比你好,而是相辅相成。 你有左手和左腿,我给你加右手和右腿,相当于以前只有两条腿,现在我加两条腿,让你有四条腿。 现在是“双经双纬”的概念。
大家可以看到,从北京到纽约,跨越太平洋19000公里,跨越北冰洋11000公里,直达北极。 越过太平洋,美国就在我们的东边; 如果跨过北冰洋,美国就在我们的北面,11000公里和19000公里,少了8000公里,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这就是我们自然资源部的领导,他对我们的“新世界地图”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他在部门门口的广告牌上直接问了一个尖锐而简单的问题:美国在我们中国的东边吗? 错误的! 是北方吗? 中美之间是太平洋吗? 错误的! 这是北冰洋。 仅仅两句话,表达了我们的灵魂。
再来看看第26次南极考察路线。 我参加过南极科考,我是第13次南极科考队员。 当我们在船上进行南极科考时,我发现无法绘制路线。 为什么画不出路线? 按理说世界地图上的路线是可以画出来的。
你原来是在环形路线上,它给了你一个“8”。 “8”字有个交点,这个交点在哪里? 交叉路口,也就是说两次穿过这个点,那么我们的路线没有经过某个地方两次。
明明是南极洲在里面的环形路线,但是在我们传统的世界地图上,给你一个“8”字,把南极洲放在外面; 本来就是一个圆圈,你给我一个“8”,本来里面你给我放到外面,当然有大问题了。
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我们提出方案后,立马定轨,开展……这个太专业了,我就不解释了。 国家采纳了我们的方案,修改了原方案。
这是我们的论文。
近日,我们的《新世界地图》被中央军委机关事务总局采纳。 这是“新世界地图”在应用领域的又一次高水平拓展南美地图中文版,对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三沙市的建立,出版了《中国垂直地图》,《中国垂直地图》也和我们的《世界垂直地图》同时出版,两者相辅相成。
2023年,我国提出“冰上丝绸之路”新战略,我们编制了《冰上空中丝绸之路全景图》。 并在发改委会刊上发表。
《新世界地图》可以概括为南半球版和北半球版。 南半球版是著名的“垂直世界地图”,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取得新的成绩。
中国人民大学的“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是中国顶级智库。 它写了一篇关于冰上丝绸之路的报道。 序言写道:“当你看世界地图时,人们很容易产生这样的印象,即如果你想去美国,你就得去。 往西走,但这个印象可能是错误的,而且是非常错误的!”这个词我不敢用,但别人用的时候,我会引用。
是什么原因? 就是因为普通横版世界地图的效果。 事实上,当地图竖起来的时候,中美之间最短的地方就是北冰洋。 冰上丝绸之路,传统的世界地图,根本画不出来。
绘制“新世界地图”有哪些难点? 首先,确定投影参数非常困难。 我们设计了几十种方案,都是正轴投影。 还有人说你为什么不把赤道放在中间呢? 中间画了草图,但是有个问题,南美洲是分开的,不方便。
经过几十次尝试,我们终于圆满地给出了目前的方案; 其严重性在于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等; 它的复杂性在于需要近300个城市层和6万多个元素。 处理。
我们在国际上发表后,外国科学家拿到我们的世界地图非常高兴。
让我们换个角度看世界,同时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
国际顶级智库“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采用我们的世界地图。
世界地图终于完成了从西到东,又从东到西的历史循环。 也就是说,过去师父教我们,现在我们教师父。
2023年,法国第二大报纸《世界报》将整版报道我们的新世界地图。 它的副标题是:“中国,世界的中心。这种改变了西方格局的革命性地球观已被中国的国防系统所采用”。
《新闻联播》、《新闻晨报》进行了播出,《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均进行了整版报道。
我们的 2023 年世界地图终于出版了。 《新世界地图》正在走向社会,走进千家万户,给人们带来全新的科学理念。 自2023年出版以来,已重印15次,数十万册。
《新世界地图》从东西南北四个角度,从经纬两个方向,准确完整地将中国与世界的地理关系呈现在读者面前。 《新世界地图》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象征。
【往期相关视频请点击图片观看】
【CC演讲】杨浪:地图解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CC演讲】张欣:深海冷泉热液下生命的“发现”
【CC演讲】郑永春:从仰望星空到太空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