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海军工程大学志愿者参与全运会保障工作。 史国良 摄; 图:陆军工程大学军械士官学院学员参加“精武杯”比赛。 李浩摄;
相片:武汉总医院医护人员进行抢救演练。 李天元 摄; 图:空军预警学院建设中的场馆。摄影:李洋
一年后的世界军人运动会有约,“我们都是东道主”!
——写在世界军人运动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下)
解放军报记者 范江淮
又是一年大秋风,武汉街头洋溢着与往年不同的气氛:军运会来啦!
举办一届成功的世界军人运动会,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世界的期盼。 对展示新时代发展成就、传播中国思想、促进军民融合、建设体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由武汉市主办,广大军队官兵义不容辞。 以实现“一流赛事水平、一流赛事成绩”为目标,贯彻绿色、共享、公开、廉洁的赛事理念,奉献一届世界一流、中国风、精彩完备的国际体育盛会这个世界,需要军民同心协力,共同努力。
在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筹备过程中,全军官兵积极参与,激情澎湃,付出艰苦努力。 我们欣喜地看到,驻武汉部队和军事院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主动担当,团结协作,积极作为,争先创优,为军运会筹备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不负众望。
共创军事辉煌,共建世界和平。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参观承办海军五项的海军工程大学、承办空军五项的空军预警学院、陆军军械学校承办军事五项的工程大学、担负军运会医疗保障任务的武汉总医院,感受到了部队官兵们的辛苦和殷切期盼。
陆军工程大学军械师学院——
让军运会走进课堂
李浩
深秋时节,地处东湖之滨的陆军工程大学军械士官学院军训热潮一波接一波。 作为全军唯一参与军运会项目的士官院校,明年军运会军事五项比赛将在这里举行。
军事五项,又称陆军五项,是国际军事体育赛事中最精彩、最残酷、最考验军人素质的赛事。 对于每一个参战的军人来说,都是一次极限挑战。
竞技场就是战场,训练就是为了战斗。 学校以举办军运会为契机,将军事五项比赛实战化与教学训练相结合,广泛开展群众性比赛,磨练官兵血性。
今年,学校组织运动会时,在项目设置上,对军事五项的强度进行了设置。 46场以实战为背景的比赛轮流挑战学员极限。
为了积累宝贵的经验,展现士官学员的风采,近两年来,学员们参加了各种竞赛和比赛。 去年11月,学员们首次参加“精武杯”军事比赛。 比赛中,学生郭凯腿伤复发。 为了不影响比赛的进行,他吃着止痛药,咬着牙完成了所有的科目。 郭凯的精神鼓舞了全队的斗志。 他们齐心协力,获得了士官组的冠军。
“参与筹办世军会的过程世界军人运动会,就是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校领导表示,充分发挥军运会“新课堂”作用,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维度,提升学校实践教学能力。
5月中旬,全校500余名官兵赴红安革命老区寻根灭火。 在重走红军之路的过程中,他们喊出了“向新时代致敬,向老前辈致敬,向军运会致敬”的口号。 管理3大类13个教学内容,通过类实战题材让学员在“沉浸式”教学中提升制胜法宝。
操场上,军拳、刺杀演练、传统武术等集体项目排练紧张有序,斗志昂扬。 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学校着力培养学生成为文化使者,鼓励学生组建特色文化团队,着力打造具有浓郁军事气息的浓厚军事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世界。
“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军人交流是大家的共同期盼,现在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热情非常高涨!” 语文教研室教师许月珍说。 鉴于士官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授课时选择了不同的军事场景和礼仪环境。 情景式教学让学生直观地掌握军用英语中地道、准确的表达方式,提高英语口语的自信心。
蔡飞同学在2023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总决赛夺冠后说:“世界军人运动会是世界军人的盛会,作为东道主,我们要向世界展示中国年轻军人的风采。 “ 内心的声音。
日前,全校正全力冲刺365天,以奥运标准、军风、工匠精神,确保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军事五项如期举行。
空军预警学院——
建造场地的每一块砖
李阳李泽宁
秋天的武汉,桂花飘香。 俯瞰武汉城,一座造型别致的体育馆格外醒目。 宛如一颗耀眼的宝石,又似一朵圣洁的雪莲。 正在成为城市新的地标性建筑。 本届运动会空军五项比赛场地——雪莲体育馆。
建筑界有句话叫“盖新楼容易,改建难”。 旧楼改造充满难以预料的结构性矛盾和更加突出的安全隐患,而学院承建的三个场馆均在原场馆基础上改建。
雪莲体育馆主要负责游泳、击剑、篮球等比赛项目。 改造项目多,施工工艺复杂,工程不确定性大。 为此,学校参建人员多次实地考察,多方查找原始记录,走访相关单位协商,不断优化方案。 最终,第三次中标,项目得以继续进行。
8月的武汉,室外温度高达39℃,射击场屋顶的温度在70℃左右。 为了避免中午施工,他们将施工时间提前到凌晨5点。 为了鼓舞士气,几位负责同志每天早上都坚持守在工地。
“特别能吃苦,乐于付出。” 这是大家对参与建设的同志的一致评价。 每次从工地回来,他们身上都是汗水和泥土,衣服晾干后还结了一层灰色的盐霜。 有时他们误了饭,就吃点饼干凑合,然后转身就往工地走去。 过了一个夏天,他们的脸都晒黑了,人均瘦了七八斤。
世界军人运动会作为一项国际军事赛事,对比赛场地有着严格的标准。 稍有失误就可能影响运动员的发挥,进而影响比赛的公平性。
“这是向其他国家展示我军实力和形象,扩大我军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平台,体育场建设是其基础工程,这里‘差点’过不了关。” 田径场施工过程中,有一道铺板工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工程监理参谋张超像梳头一样一寸一寸地把关,在他确保所有的板块都无缝连接之前,不允许进行下一个环节。
射击场施工过程中,32米长的桁架中部因自重下沉4厘米。 设计单位解释说,属于合理范围内的正常现象。 负责项目管理的参谋何彦峰坚持要返工。 他与设计院同志一起,调整结构布置,亲自督导现场施工,直至彻底解决。
优良作风造就一流场馆,“工匠精神”铸就精品工程。 参与学校建设的同志手握尺子,随时检查工程质量。 他们以近乎执着的坚持和对每一个细节的追求,不断为这项国际赛事的举办注入充足的信心。
武汉总医院——
做好医疗保障服务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傅凯、通讯员秦丽萍、李锐“遗留血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 9月下旬,在武汉总医院举办的“战伤抢救大赛”现场,看到心胸外科主治医师王政迅速将“伤员”定位在锁骨左中线第二肋间,插入穿刺针,慢慢抽出积存的空气……走下赛场,王政说:“作为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保障人员,我要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做好本职工作在本次国际大赛的医疗保障服务中,展示中国军医的良好形象。”
作为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4家官方定点保障医院中唯一一家军队医院,武汉总医院不仅承担了院内保障任务,还承担了开幕式和15个比赛场地的医疗保障。 接受任务后,医院立即成立了军运会医疗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 院领导表示,他们以日常医疗保障工作和在岗培训活动为平台,磨练保障技能,在全院迅速掀起练技能、迎挑战、迎军运动的热潮。医院。
“斗争!” 近日,一张微信朋友圈截图,一张腿部红肿的照片让医院急诊科护士王瑶圈粉不少。 作为科室一名优秀的年轻护士,今年,她被科室推荐为军备训练员。 她和全院50多名护士一起,参加了医院组织的军训护理准备培训。 储备优秀护理人才。 为了贴近实战,她每天跪在地板上练习心肺复苏、清创缝合、呼吸机的使用等科目,整天膝盖都肿了起来。
近日,在全院科研项目答辩会上,10余名项目负责人轮流为申报的科研项目进行答辩。 该院领导表示,本次答辩的科目与训练伤的防治密切相关,成果将直接服务于军运会。 近三年来,医院在实战中推广应用急救包、点压止血带等科研成果30余项。
军运会时间跨度大、启动项目多、保障要求高。 为此世界军人运动会,医院大力提升装备水平,加快推进智慧医院全流程,通过移动终端实现挂号、会诊、检查、会诊、急救等环节“数字化”; 跨学科设立“胸痛中心”和“脑卒中中心”,通过绿色通道的开通,实现多学科快速联动; 着力提高救治效率,改造2023多平方米综合楼前广场,保障直升机转运伤员的需要。
刚刚被推荐为军运会首席医疗官的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魏士军最近忙得不可开交。 这几天,他在奔波于多家定点医院了解医疗保障工作进展的同时,也在努力攻读自己的专业——运动医学,并与军地同行一起研究梳理医疗保障工作。国内外运动伤害防护的最新成果。 “首长首当其冲,作为主治医师,我一定要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为军运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魏士钧说道。
海军工程大学——
在参与中茁壮成长
李东星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熊峰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明年将在武汉举行。 为了更好地保障这场被誉为“军事奥林匹克”的比赛,海军工程大学面向全校招募志愿者。 经过严格筛选,100多名学生脱颖而出。
两年来,志愿者们不仅接受了正规培训,还圆满完成了翻译、接待、会议组织等任务,在多方磨练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其实,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光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最基本的技能。 想到军运会即将迎来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每一位志愿者都在努力成为一名拥有流利英语口语和外交礼仪的“合格志愿者”。
由于精通英语,陈哲同学顺利通过选拔,成为第一批志愿者。 在一次培训中,当他了解到翻译不仅要求内容准确,还要求译者表达出文字的深层含义时,他突然觉得“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每一次挑战,都是青春的淬炼。 早上起床,陈哲一边收拾家务,一边播放英语听力录音; 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一遍又一遍地读一篇英语演讲稿。 为了表示中国军人对客人的尊重,他把厚厚的《涉外礼仪教程》从头到尾读了一遍。 有一次他在“知音”号游轮上执行任务。 下船前,他发现英文广播稿中“”一词的翻译与加拿大人的理解有很大差异。 他立即联系游轮负责人进行修改,避免了误会。 发生。
2023年11月,国际军事体育执行委员会会议将在武汉召开。 会议虽然只有9天时间,但前期志愿者团队却辛苦筹备了一个多月。 陈浩同学负责全面制定活动计划,细化日常活动安排。 他经常在繁重的课业下和其他志愿者通宵工作。 从酒会上的日常礼仪、聊天话题和禁忌,到饮食禁忌、宴会座位……他们力求做到“零失误”、“零失误”。 随着志愿活动的增多和任务重要性的深入,陈浩也在历练中迅速成长,成为志愿者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骨干成员。
两年的志愿者生活,让学员们对“志愿者”三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陈浩说:“志愿服务不仅是服务,更是成长。时间和精力的付出让人有成就感,也更有信心。”
原本以为志愿者的任务都是“高大上”,但让学生杨兆豪没想到的是,第一次保障任务训练竟然是去全运会捡球。 当时正值武汉雨季,场上下起了倾盆大雨。 作为场上的一线支持者,杨兆豪即便被雨淋得淋漓也不敢懈怠。
“我们必须时刻保持紧张的状态,这是我们向外界展示形象的时刻,这一次也让我感受到了志愿者的魅力。” 雨中回忆保卫任务,杨兆豪感慨万千。 在一次次的保障中,杨兆豪越来越把志愿服务当成一种责任,当做人生的必修课。 经过近一年的实战训练,杨兆豪的英语能力不仅有了很大的提高,还成功被选派随舰执行任务,为他年轻的履历增添了新的光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